民盟80年•征文丨心所向 梦远航
2015年的深秋,民盟福建省委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(北京)举办了骨干盟员理论培训班,我有幸成为这期的学员。培训结束的时候,我作为我们第三组的组长上台领奖,那一刻我是那么的骄傲,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着民盟薪火相传的光荣传统使命和责任,我感激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盟员能够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教育。我是在2007年底加入民盟这个组织的,对民盟的认识仅通过几次培训学到一些理论知识,但作为一个盟员,这些是远远不够的,我期望能够把这些理论与工作结合起来,继承和发扬民盟的光荣传统,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。
还记得2014年秋天的某日,民盟省委会宣传部的负责人带着民盟中央《群言》杂志社的同志到泉州调研并征集稿件,我参加了征稿座谈会。在会上讲述了我们家族与金门在民间交往上的一段往事。那是发生在1949年,那时我的外公从同安到金门谋生,后来因为政治隔绝,金门与大陆断了交往,我的外公也因此滞留金门并客死异乡,后来金门向大陆开放旅游和自由行以后,我们开始踏上金门寻找亲人的墓葬,希望将亲人尸骨带回家乡安葬,让亲人魂归故里。这个主题引起了《群言》杂志社编辑的重视,后来我的文章《六十年不懈的寻亲梦》在《群言》发表了。当我看着自己的文字在这本国家级刊物发表的时候,那种感觉真的是太奇妙了。
▲左图为《群言▪福建增刊》封面,右图为郑妙玲在该期刊上发表文章《六十年不懈的寻亲梦》。
这篇文章在《群言》发表以后,我到台湾参加成功大学“金门学”国际学术研讨会,发表了题为“半个世纪的守望相助——1949年以后滞留金门的泉州人”,在场的学者都被这段历史带给百姓的痛苦深深地震撼了。学术交流以后,在我脑海里抹不去的无法忘却的是我走访过的这些人和事,因为在那段历史中,还有一些像我外公一样在金门打石的惠安石匠。为了完成这个课题,我走访两地的很多知情者,收集整理了很多的资料,多次去金门作调研,在我走访调研的过程中,我了解到在我外公滞留金门的岁月,是众多朴实善良的金门人温暖着我外公和那些滞留者的心灵,让他们的灵魂有处安放。在后来的寻亲过程中,又是金门人民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,圆了我们的寻亲之梦,这些往事一次次地感动着我,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段两岸人民相守相助、相濡以沫,两岸人民口口相传的感人故事。于是就有了把这些经历整理出书的愿望,经过两年的准备,一部以记录家族历史故事的散文集《命运的交集》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了,本书的出版获得泉州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出版经费扶持。
▲左图为2012年10月郑妙玲应邀出席台湾成功大学“金门学”国际研讨会,并发表题为“半个世纪的守望相助——1949年以后滞留金门的泉州人”的主旨演讲;右图为郑妙玲在金门走访当地史学专家。
散文集的出版引起了民盟泉州市委会的关注,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课题。为了扩大民盟的影响,同时也为盟员搭建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,民盟泉州市委会决定让我担任《泉州民盟讲坛》第二讲的主讲嘉宾,同时为我召开新书发布会。我在民盟讲坛发表了《寻找家族的记忆》的演讲,就像民盟泉州市委会陈建通主委在我演讲以后的点评那样,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家族的记忆,实际上家族的记忆也是国家记忆的一部分,现在我们海峡两岸还人为地分隔着,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家族的故事能够在两岸人民当中口口相传,能够通过民间的力量,为促进祖国统一做一些贡献。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当我从陈建通主委手里接过主讲嘉宾聘书的时候,我的内心五味杂陈。是的,就像陈主委说的,我们民盟是一个参政党,以文化、教育、科技为主界别的,为了让更多的人展示才华,开设泉州民盟讲坛,为这些有才华有才情的盟员提供舞台。非常感激民盟这个组织给我的舞台,给了我这样展示的机会。记得讲坛开讲的当天很多人来问我,我可不可以加入民盟,加入民盟需要什么条件,我的内心深深地为民盟这个组织感到骄傲。
▲左上图为郑妙玲著书《命运的交集》,右图为陈建通主委为郑妙玲颁发泉州民盟讲坛主讲嘉宾证书。
我有幸现任民盟泉州市丰泽区工委的副主委,走访盟员、撰写调研文章和集体提案是我们重要的任务。记得有一次到东海法石走访退休的老盟员阮秀治,这位老盟员的家在法石古码头的对面,我突然发现在他们家的楼房上面写的“贤銮楼”三个字。大家都知道在泉州九一街口也有一幢“贤銮新厦”,这是爱国华侨何瑶焜、何瑶煌兄弟捐建的。我眼前的“贤銮新厦”与九一路口“贤銮大厦”有什么联系呢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知道这是“贤銮大厦”基金会创始人之一何瑶焜的儿子何建南,也就是阮秀治的丈夫。说起何氏家族,那真是无人不知,何氏家族在公益事业的贡献和影响非常大。福建省人民政府先后在1985年、1990年、2000年分别为何瑶焜、何瑶煌兄弟颁发金质奖章、奖匾及荣誉证书,2004年福建省政府、泉州市人民政府又为何瑶煌立碑表彰。
何建南是丰泽区政协的老委员,已经有40多年的侨务工作经历。我在政协机关工作,以前也有接触过何建南委员,但就是不知道这个背景,这个发现让我对这个家族更加感兴趣。于是我就以何氏家族做为个案进行调研,着重围绕何氏家族的公益事业,从中思考如何加强抢救挖掘丰泽区的侨史,充分利用丰富的侨力侨资,拓展新华侨华人、华裔新生代工作,引导他们对家乡建设发挥积极作用。经过近一年的走访调研,我的调研文章《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资源研究——以法石村何氏家族为例》成为区社科联扶持的重点调研课题。同时我的调研文章引起了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关注,他们专门派人把何建南家里大量已经发黄且字迹模糊的“侨批”带回博物馆扫描,用专门的技术手段保存好这批珍贵的“侨批”。当看到自己家族的“侨批”被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,何建南拉着我的手说:“谢谢你妙玲,你真是一个有心人”。我感到很高兴,因为那次走访盟员无意中的一个发现,因为自己的调研文章能够使何氏家族大量的“侨批”得以更好的保存,这无论对何氏家族还是博物馆都是一件好事。
几年来我坚持每年选择一个主题来撰写调研文章,多篇文章被民盟省委会、泉州市政协、丰泽区委统战部等单位采用,或获评优秀调研文章。入盟十余年,我除了撰写调研文章和集体提案外,还用心宣传身边优秀的盟员,用自己的笔墨来展现盟员的风采,经常向省盟、省政协的杂志投稿,亦多次被省盟、省政协杂志刊用。
小雪前后,泉州的天气开始变冷,我听到燕子的鸣声,它们都在寻找温暖的小窝,我不知道他们的梦想是什么,或许过了这个冬天,它们便能带着梦想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。虽然我入盟才十余年,但我坚信只要自己有梦想,有一天我也能在民盟的这个组织里不停地翱翔收获,一路都将是成长的惊喜。
来源:福建民盟
民盟80年•往期推荐